作者归档:wingyue

Android 蓝牙连接 ESC/POS 热敏打印机打印(蓝牙连接篇)

公司的一个手机端的 CRM 项目最近要增加小票打印的功能,就是我们点外卖的时候经常会见到的那种小票。这里主要涉及到两大块的知识:

  • 蓝牙连接及数据传输
  • ESC/POS 打印指令

蓝牙连接不用说了,太常见了,这篇主要介绍这部分的内容。但ESC/POS 打印指令是个什么鬼?简单说,我们常见的热敏小票打印机都支持这样一种指令,只要按照指令的格式向打印机发送指令,哪怕是不同型号品牌的打印机也会执行相同的动作。比如打印一行文本,换行,加粗等都有对应的指令,这部分内容放在下一篇介绍。

本篇主要基于官方文档,相比官方文档,省去了大段的说明,更加便于快速上手。
demo及打印指令讲解请看下篇

1. 蓝牙权限

想要使用蓝牙功能,首先要在 AndroidManifest 配置文件中声明蓝牙权限:

<manifest> 
  <uses-permission android:name="android.permission.BLUETOOTH" />
  <uses-permission android:name="android.permission.BLUETOOTH_ADMIN" />
  ...
</manifest>

BLUETOOTH 权限只允许建立蓝牙连接以及传输数据,但是如果要进行蓝牙设备发现等操作的话,还需要申请 BLUETOOTH_ADMIN 权限。

2. 初始配置

这里主要用到一个类 BluetoothAdapter。用法很简单,直接看代码:

BluetoothAdapter mBluetoothAdapter = BluetoothAdapter.getDefaultAdapter();
if (mBluetoothAdapter == null) {
    // Device does not support Bluetooth
}

单例模式,全局只有一个实例,只要为 null,就代表设备不支持蓝牙,那么需要有相应的处理。
如果设备支持蓝牙,那么接着检查蓝牙是否打开:

if (!mBluetoothAdapter.isEnabled()) {
    Intent intent = new Intent(BluetoothAdapter.ACTION_REQUEST_ENABLE);
    startActivityForResult(intent, REQUEST_ENABLE_BT);
}

如果蓝牙未打开,那么执行 startActivityForResult() 后,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是否要打开蓝牙,点击`是`之后就会自动打开蓝牙。成功打开蓝牙后就会回调到 onActivityResult()

除了主动的打开蓝牙,还可以监听 BluetoothAdapter.ACTION_STATE_CHANGED
广播,包含EXTRA_STATEEXTRA_PREVIOUS_STATE两个 extra 字段,可能的取值包括 STATE_TURNING_ON, STATE_ON, STATE_TURNING_OFF, and STATE_OFF。含义很清楚了,不解释。

3. 发现设备

初始化完成之后,蓝牙打开了,接下来就是扫描附近的设备,只需要一句话:

mBluetoothAdapter.startDiscovery();

不过这样只是开始执行设备发现,这肯定是一个异步的过程,我们需要注册一个广播,监听发现设备的广播,直接上代码:

private final BroadcastReceiver mReceiver = new BroadcastReceiver() {
    public void onReceive(Context context, Intent intent) {
        String action = intent.getAction();
        
        // 当有设备被发现的时候会收到 action == BluetoothDevice.ACTION_FOUND 的广播
        if (BluetoothDevice.ACTION_FOUND.equals(action)) {

            //广播的 intent 里包含了一个 BluetoothDevice 对象
            BluetoothDevice device = intent.getParcelableExtra(BluetoothDevice.EXTRA_DEVICE);

            //假设我们用一个 ListView 展示发现的设备,那么每收到一个广播,就添加一个设备到 adapter 里
            mArrayAdapter.add(device.getName() + "\n" + device.getAddress());
        }
    }
};
// 注册广播监听
IntentFilter filter = new IntentFilter(BluetoothDevice.ACTION_FOUND);
registerReceiver(mReceiver, filter); // Don't forget to unregister during onDestroy

注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,除了 BluetoothDevice.EXTRA_DEVICE 之外,还有一个 extra 字段 BluetoothDevice.EXTRA_CLASS, 可以得到一个 BluetoothClass 对象,主要用来保存设备的一些额外的描述信息,比如可以知道这是否是一个音频设备。

关于设备发现,有两点需要注意:

  • startDiscovery() 只能扫描到那些状态被设为 可发现 的设备。安卓设备默认是不可发现的,要改变设备为可发现的状态,需要如下操作:
Intent intent = new Intent(BluetoothAdapter.ACTION_REQUEST_DISCOVERABLE);
//设置可被发现的时间,300s
intent.putExtra(BluetoothAdapter.EXTRA_DISCOVERABLE_DURATION, 300);
startActivity(intent);

执行之后会弹出对话窗询问是否允许设备被设为可发现的状态,点击`是`之后设备即被设为可发现的状态。

  • startDiscovery()是一个十分耗费资源的操作,所以需要及时的调用cancelDiscovery()来释放资源。比如在进行设备连接之前,一定要先调用cancelDiscovery()

4. 设备配对与连接

4.1 配对

当与一个设备第一次进行连接操作的时候,屏幕会弹出提示框询问是否允许配对,只有配对成功之后,才能建立连接。
系统会保存所有的曾经成功配对过的设备信息。所以在执行startDiscovery()之前,可以先尝试查找已配对设备,因为这是一个本地信息读取的过程,所以比startDiscovery()要快得多,也避免占用过多资源。如果设备在蓝牙信号的覆盖范围内,就可以直接发起连接了。

查找配对设备的代码如下:

Set<BluetoothDevice> pairedDevices = mBluetoothAdapter.getBondedDevices();
if (pairedDevices.size() > 0) {
    for (BluetoothDevice device : pairedDevices) {
        mArrayAdapter.add(device.getName() + "\n" + device.getAddress());
    }
}

代码很简单,不解释了,就是调用BluetoothAdapter.getBondedDevices()得到一个 Set<BluetoothDevice> 并遍历取得已配对的设备信息。

4.2 连接

蓝牙设备的连接和网络连接的模型十分相似,都是Client-Server 模式,都通过一个 socket 来进行数据传输。那么作为一个 Android 设备,就存在三种情况:

  • 只作为 Client 端发起连接
  • 只作为 Server 端等待别人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
  • 同时作为 Client 和 Server

因为是为了下一篇介绍连接热敏打印机打印做铺垫,所以这里先讲 Android 设备作为 Client 建立连接的情况。因为打印机是不可能主动跟 Android 设备建立连接的,所以打印机必然是作为 Server 被连接。

4.2.1 作为 Client 连接
  1. 首先需要获取一个 BluetoothDevice 对象。获取的方法前面其实已经介绍过了,可以通过调用 startDiscovery()并监听广播获得,也可以通过查询已配对设备获得。
  2. 通过 BluetoothDevice.createRfcommSocketToServiceRecord(UUID) 得到 BluetoothSocket 对象
  3. 通过BluetoothSocket.connect()建立连接
  4. 异常处理以及连接关闭

废话不多说,上代码:

private class ConnectThread extends Thread {
    private final BluetoothSocket mmSocket;
    private final BluetoothDevice mmDevice;
 
    public ConnectThread(BluetoothDevice device) {

        BluetoothSocket tmp = null;
        mmDevice = device;
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// 通过 BluetoothDevice 获得 BluetoothSocket 对象
            tmp = device.createRfcommSocketToServiceRecord(MY_UUID);
        } catch (IOException e) { }
        mmSocket = tmp;
    }
     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run() {
        // 建立连接前记得取消设备发现
        mBluetoothAdapter.cancelDiscovery();
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// 耗时操作,所以必须在主线程之外进行
            mmSocket.connect();
        } catch (IOException connectException) {
            //处理连接建立失败的异常
    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    mmSocket.close();
            } catch (IOException closeException) { }
            return;
        }
        doSomething(mmSocket);
    }
 
    //关闭一个正在进行的连接
    public void cancel() {
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mmSocket.close();
        } catch (IOException e) { }
    }
}

device.createRfcommSocketToServiceRecord(MY_UUID) 这里需要传入一个 UUID,这个UUID 需要格外注意一下。简单的理解,它是一串约定格式的字符串,用来唯一的标识一种蓝牙服务。

Client 发起连接时传入的 UUID 必须要和 Server 端设置的一样!否则就会报错!

如果是连接热敏打印机这种情况,不知道 Server 端设置的 UUID 是什么怎么办?
不用担心,因为一些常见的蓝牙服务协议已经有约定的 UUID。比如我们连接热敏打印机是基于 SPP 串口通信协议,其对应的 UUID 是 “00001101-0000-1000-8000-00805F9B34FB”,所以实际的调用是这样:

device.createRfcommSocketToServiceRecord(UUID.fromString("00001101-0000-1000-8000-00805F9B34FB"))

其他常见的蓝牙服务的UUID大家可以自行搜索。如果只是用于自己的应用之间的通信的话,那么理论上可以随便定义一个 UUID,只要 server 和 client 两边使用的 UUID 一致即可。更多关于 UUID 的介绍可以参考这里

4.2.2 作为 Server 连接
  1. 通过BluetoothAdapter.listenUsingRfcommWithServiceRecord(String, UUID)获取一个 BluetoothServerSocket 对象。这里传入的第一个参数用来设置服务的名称,当其他设备扫描的时候就会显示这个名称。UUID 前面已经介绍过了。
  2. 调用BluetoothServerSocket.accept()开始监听连接请求。这是一个阻塞操作,所以当然也要放在主线程之外进行。当该操作成功执行,即有连接建立的时候,会返回一个BluetoothSocket 对象。
  3. 调用 BluetoothServerSocket.close() 会关闭监听连接的服务,但是当前已经建立的链接并不会受影响。

还是看代码吧:

private class AcceptThread extends Thread {

    private final BluetoothServerSocket mmServerSocket;
 
    public AcceptThread() {

        BluetoothServerSocket tmp = null;
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// client 必须使用一样的 UUID !!!
            tmp = mBluetoothAdapter.listenUsingRfcommWithServiceRecord(NAME, MY_UUID);
        } catch (IOException e) { }
        mmServerSocket = tmp;
    }
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run() {
        BluetoothSocket socket = null;
        //阻塞操作
        while (true) {
    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    socket = mmServerSocket.accept();
            } catch (IOException e) {
    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//直到有有连接建立,才跳出死循环
            if (socket != null) {
                //要在新开的线程执行,因为连接建立后,当前线程可能会关闭
                doSomething(socket);
                mmServerSocket.close();
    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
    public void cancel() {
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mmServerSocket.close();
        } catch (IOException e) { }
    }
}

5. 数据传输

终于经过了前面的4步,万事俱备只欠东风。而最后这一部分其实是最简单的,因为就只是简单的利用 InputStreamOutputStream进行数据的收发。
示例代码:

private class ConnectedThread extends Thread {
    private final BluetoothSocket mmSocket;
    private final InputStream mmInStream;
    private final OutputStream mmOutStream;
 
    public ConnectedThread(BluetoothSocket socket) {
        mmSocket = socket;
        InputStream tmpIn = null;
        OutputStream tmpOut = null;
        //通过 socket 得到 InputStream 和 OutputStream
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tmpIn = socket.getInputStream();
            tmpOut = socket.getOutputStream();
        } catch (IOException e) { }
 
        mmInStream = tmpIn;
        mmOutStream = tmpOut;
    }
 
    public void run() {
        byte[] buffer = new byte[1024];  // buffer store for the stream
        int bytes; // bytes returned from read()
 
        //不断的从 InputStream 取数据
        while (true) {
    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    bytes = mmInStream.read(buffer);
                mHandler.obtainMessage(MESSAGE_READ, bytes, -1, buffer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.sendToTarget();
            } catch (IOException e) {
    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
    //向 Server 写入数据
    public void write(byte[] bytes) {
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mmOutStream.write(bytes);
        } catch (IOException e) { }
    }
 
    public void cancel() {
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mmSocket.close();
        } catch (IOException e) { }
    }
}

下一篇介绍通过手机操作热敏打印机打印的时候,还会用到这部分内容,所以这里就先不多讲了。

作者:VitaminChen
链接: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0fe3a7e06f57
來源:简书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linux crontab 实现每秒执行

linux crontab 命令,最小的执行时间是一分钟。如需要在小于一分钟内重复执行,可以有两个方法实现。

1.使用延时来实现每N秒执行

创建一个php做执行动作,非常简单,就是把当前时间写入log。

  1. <?php
  2. file_put_contents(‘/home/fdipzone/php/crontab/run.log’date(‘Y-m-d H:i:s’).“\r\n”, FILE_APPEND);
  3. ?>

crontab -e 输入以下语句,然后 :wq 保存退出。

  1. * * * * * php /home/fdipzone/php/crontab/tolog.php
  2. * * * * * sleep 10; php /home/fdipzone/php/crontab/tolog.php
  3. * * * * * sleep 20; php /home/fdipzone/php/crontab/tolog.php
  4. * * * * * sleep 30; php /home/fdipzone/php/crontab/tolog.php
  5. * * * * * sleep 40; php /home/fdipzone/php/crontab/tolog.php
  6. * * * * * sleep 50; php /home/fdipzone/php/crontab/tolog.php

使用 tail -f 查看执行情况,可以见到log每10秒被写入一条记录。

  1. fdipzone@ubuntu:~$ tail -f /home/fdipzone/php/crontab/run.log
  2. 2014-03-31 21:47:01
  3. 2014-03-31 21:47:11
  4. 2014-03-31 21:47:21
  5. 2014-03-31 21:47:31
  6. 2014-03-31 21:47:41
  7. 2014-03-31 21:47:51
  8. 2014-03-31 21:48:01

原理:通过延时方法 sleep N  来实现每N秒执行。

注意:

60必须能整除间隔的秒数(没有余数),例如间隔的秒数是2,4,6,10,12等。

如果间隔的秒数太少,例如2秒执行一次,这样就需要在crontab 加入60/2=30条语句。不建议使用此方法,可以使用下面介绍的第二种方法。

2.编写shell脚本实现

crontab.sh

  1. #!/bin/bash
  2. step=2 #间隔的秒数,不能大于60
  3. for (( i = 0; i < 60; i=(i+step) )); do
  4.     $(php ‘/home/fdipzone/php/crontab/tolog.php’)
  5.     sleep $step
  6. done
  7. exit 0

crontab -e 输入以下语句,然后:wq 保存退出。

  1. # m h  dom mon dow   command
  2. * * * * * /home/fdipzone/php/crontab/crontab.sh

使用 tail -f 查看执行情况,可以见到log每2秒被写入一条记录。

  1. fdipzone@ubuntu:~/php/crontab$ tail -f run.log
  2. 2014-03-31 22:23:01
  3. 2014-03-31 22:23:03
  4. 2014-03-31 22:23:06
  5. 2014-03-31 22:23:08
  6. 2014-03-31 22:23:10
  7. 2014-03-31 22:23:12
  8. 2014-03-31 22:23:14
  9. 2014-03-31 22:23:16
  10. 2014-03-31 22:23:18
  11. 2014-03-31 22:23:20
  12. 2014-03-31 22:23:22
  13. 2014-03-31 22:23:25
  14. 2014-03-31 22:23:27
  15. 2014-03-31 22:23:29
  16. 2014-03-31 22:23:31
  17. 2014-03-31 22:23:33
  18. 2014-03-31 22:23:35
  19. 2014-03-31 22:23:37
  20. 2014-03-31 22:23:39
  21. 2014-03-31 22:23:41
  22. 2014-03-31 22:23:44
  23. 2014-03-31 22:23:46
  24. 2014-03-31 22:23:48
  25. 2014-03-31 22:23:50
  26. 2014-03-31 22:23:52
  27. 2014-03-31 22:23:54
  28. 2014-03-31 22:23:56
  29. 2014-03-31 22:23:58
  30. 2014-03-31 22:24:00

原理:在sh使用for语句实现循环指定秒数执行。

注意:如果60不能整除间隔的秒数,则需要调整执行的时间。例如需要每7秒执行一次,就需要找到7与60的最小公倍数,7与60的最小公倍数是420(即7分钟)。

则 crontab.sh step的值为7,循环结束条件i<420, crontab -e可以输入以下语句来实现

  1. # m h  dom mon dow   command
  2. */7 * * * * /home/fdipzone/php/crontab/crontab.sh

免费.blog域名 已成功撸一年免费.blog域名

Exabytes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域名注册商,老牌商家,成立于2001年。前期的活动有新注册.com域名3.99美元/首年优惠活动,兑换后人民币大概是在25元左右,比较划算。今天发布了一个免费域名活动,提供免费一年的.blog域名,适合做博客使用,每个新老账号都可以参与,但只能注册一个免费域名,站长已撸成功了,详细申请免费教程如下。

一、Exabytes官网撸.blog链接:立即前往 ,在首页输入要注册的域名,搜索一下;

二、进入付款页面后,输入优惠码“FREEBLOG-ADD18”价格就变成0了,然后选择PayPal付款即可。一年的免费.blog域名就撸到手了。每个账号优惠码只可以使用一次。

CPUTool – 限制和控制Linux中任何进程的CPU利用率

Linux性能监控的关键领域之一是CPU使用率和系统负载。有几种Linux性能监视工具可以监视系统上的事情。

许多这些工具只需输出系统状态/统计信息,而另外几个工具则为您提供管理系统性能的方法。 一个这样的工具叫做CPUTool 。

CPUTool是一个简单而强大的命令行工具,用于将任何进程的CPU利用率限制和控制到给定的限制,并允许在系统负载超过定义的阈值时中断进程执行。

CPUTool如何工作?

为了限制CPU使用率,cputool将SIGSTOPSIGCONT信号发送到进程,这由系统负载决定。 它依赖于/ proc伪文件系统来读取PID及其CPU使用度量。

如果系统负载超过阈值,则可将其用于将由单个进程或一组进程影响的CPU使用率或系统负载限制为给定的限制和/或暂停进程。

建议阅读: 了解Linux负载平均和监视Linux的性能

安装CPUTool以限制CPU使用和负载平均

CPUTool只能使用软件包管理工具从默认系统存储库安装到Debian / Ubuntu及其衍生产品。

$ sudo apt install cputool

使用CUPTool限制CPU使用

现在看看cputool如何真正的工作。 为了演示这一切,我们将运行一个dd命令 ,这将在后台产生高CPU百分比,并显示其PID。

# dd if=/dev/zero of=/dev/null &

为了监控CPU使用率,我们可以使用顶部或扫视工具,使我们能够查看正在运行的Linux系统进程的实时定期更新状态:

# top
监视dd命令CPU使用情况

监视dd命令CPU使用情况

从上面的输出可以看出, dd命令的CPU时间99.7%)最高为99.7%)现在我们可以使用cputool来限制它,如下所示。

--cpu-limit-c标志用于设置进程或进程组的使用百分比, -p指定PID。 以下命令会将dd命令(PID 8275)限制为使用一个CPU内核的50% :

# cputool --cpu-limit 50 -p 8275 

运行cputool后,我们可以再次检查进程的新CPU使用情况(PID 8275)。 现在, dd进程的CPU使用率应该在( 49.0%-52.0% )之间。

# top
限制处理CPU到50%的使用

限制处理CPU到50%的使用

为了进一步限制dd的CPU使用率达到20% ,我们可以再次运行cputool:

# cputool --cpu-limit 20 -p 8275 

然后立即检查使用顶部的工具或这样的扫视 ( dd的CPU使用率现在应在19.0%-22.0%之间或稍微超过此值):

# top
将CPU使用限制为20%

将CPU使用限制为20%

请注意,在cputool运行时,shell不会指望任何用户输入; 因此没有反应。 要杀死它(这将终止CPU使用限制操作),请按Ctrl + C

重要的是,要指定一个进程组(一个具有多个运行实例的程序,每个具有不同的PID),例如HTTP Web服务器:

# pidof apache2
9592 3643 3642 3641 3640 3638 3637 1780

使用-P标志,如下所示:

# cputool --cpu-limit 20 -P 1780

使用CUPTool限制系统负载

-l选项用于指定系统可能进入的最大负载,以便进程或进程组继续运行。 我们可以使用分数值(例如2.5 )。

下面的示例意味着仅当系统负载不超过3.5时为本地备份运行rsync :

# cputool --load-limit 3.5 --rsync -av /home/howtoing /backup/`date +%Y-%m-%d`/

有关更多信息和用法,请查看CPUTool手册页:

# man cputool

请查看以下有用的指导,以查找CPU信息和CPU性能监视:

  1. 9在Linux上获取CPU信息的有用命令
  2. Cpustat – 通过在Linux中运行进程监视CPU利用率
  3. CoreFreq – 用于Linux系统的强大的CPU监控工具
  4. 通过Linux中最高内存和CPU使用情况查找最高运行进程

总之, CPUTool非常适合Linux性能管理。 请通过下面的反馈表单分享您对这篇文章的想法。

使用CPULimit工具在Linux中限制CPU使用情况

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,我们已经解释了CPUTool,用于限制和控制 Linux中任何进程的CPU利用率 。 如果CPU /系统负载超出定义的阈值,它允许系统管理员中断进程(或进程组)的执行。 在这里,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类似的工具cpulimit 。

Cpulimit用于以与CPUTool相同的方式限制进程的CPU使用率,但与其对应方案相比,它提供了更多的使用选项。 一个重要的区别是,cpulimit不像cputool那样管理系统负载。

建议阅读: 9在Linux上获取CPU信息的有用命令

安装CPULimit以限制CPU在Linux中的使用过程

CPULimit可以使用软件包管理工具从Debian / Ubuntu及其衍生软件的默认软件库进行安装。

$ sudo apt install cpulimit

RHEL / CentOSFedora中 ,您需要首先启用EPEL存储库 ,然后安装cpulimit,如图所示。

#yum install epel-release
#yum install cpulimit

使用CUPLimit限制CPU使用率

在本小节中,我们将介绍cpulimit的工作原理。 首先,让我们在后台运行一个命令(我们在覆盖cputool时看到的同样的dd命令 ),这个命令应该导致CPU占用率很高(注意在运行命令后打印出进程PID)。

$ dd if=/dev/zero of=/dev/null &
[1] 17918

接下来,我们可以使用输出正在运行的Linux系统的实际频繁更新状态的顶部扫视工具来观察上述命令的CPU使用情况。

$ top
监控Linux中的CPU使用情况

监控Linux中的CPU使用情况

看看上面的输出,我们可以看到dd进程正在利用最高百分比的CPU时间100.0% 。

但是我们可以使用cputlimit来限制这一点,如下所示。 --pid-p选项用于指定PID,– --limit-l用于设置进程的使用百分比。

以下命令将dd命令 ( PID 17918 )限制为使用一个CPU内核的50% 。

$ sudo cpulimit --pid 17918 --limit 50  
Process 17918 detected

一旦我们运行cpulimit,我们可以使用top或glance来查看dd命令的当前CPU使用情况。 从输出值的范围为( 51.5%-55.0%或略高于)。

在Linux中限制CPU使用过程

在Linux中限制CPU使用过程

我们可以第二次调整其CPU使用率,如下所示,此次进一步降低百分比如下:

$ sudo cpulimit --pid 17918 --limit 20 
Process 17918 detected

像我们以前一样,我们可以运行顶部或扫视来查看进程的新CPU使用率,范围为20%-25.0%或略高于此值。

$ top
Linux中的CPU CPU使用情况

Linux中的CPU CPU使用情况

注意 :shell变得非交互式 – 当cpulimit运行时,不会指望任何用户输入。 要杀死它(应该停止CPU使用限制操作),请按[Ctrl + C] 。

要运行cpulimit作为后台进程,请使用--background-b开关,释放终端。

$ sudo cpulimit --pid 17918 --limit 20 --background

要指定系统中存在的CPU核心数量,请使用--cpu-c标志(通常会自动检测)。

$ sudo cpulimit --pid 17918 --limit 20 --cpu 4

而不是限制进程的CPU使用率,我们可以用--kill-k选项来杀死它。 信号发送到进程的信号是SIGCONT ,但要发送不同的信号,请使用--signal-s标志。

$ sudo cpulimit --pid 17918 --limit 20 --kill 

如果没有合适的目标进程,或者如果它死机,则退出,包括这样的-z--lazy 。

$ sudo cpulimit --pid 17918 --limit 20 --kill --lazy

有关其他信息和使用选项,请查看cpulimit手册页。

$ man cpulimit

请查看以下有用的指南,以查找CPU信息和CPU /系统性能监视。

  1. 通过Linux中最高内存和CPU使用情况查找最佳运行进程
  2. Cpustat – 通过在Linux中运行进程监视CPU利用率
  3. CoreFreq – 用于Linux系统的强大的CPU监控工具
  4. 通过Linux中最高内存和CPU使用情况查找最佳运行进程
  5. 20个用于监视Linux性能的命令行工具
  6. 13 Linux性能监控工具 – 第2部分

相比之下,在测试CPUToolCPULimit之后 ,我们注意到前者提供了更有效和可靠的“CPU使用限制”功能。

这是根据给定进程运行这两种工具后观察到的CPU使用率的百分比范围。 尝试这两种工具,并使用下面的反馈表将您的想法添加到本文中。

cpulimit安装与使用(CentOS)

cpulimit 简介

cpulimit 命令的工作原理
为进程预设一个 cpu 占用率门限,并实时监控进程是否超出此门限,若超出则让该进程暂停运行一段时间。cpulimit 使用 SIGSTOP 和 SIGCONT 这两个信号来控制进程。它不会修改进程的 nice 值,而是通过监控进程的 cpu 占用率来做出动态调整。

cpulimit 的优势是可以控制进程的cpu使用率的上限值。但与 nice 相比也有缺点,那就是即使 cpu 是空闲的,进程也不能完全使用整个 cpu 资源。

在 CentOS 上,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安装它:

wget -O cpulimit.zip https://github.com/opsengine/cpulimit/archive/master.zip
unzip cpulimit.zip
cd cpulimit-master
make
sudo cp src/cpulimit /usr/bin

上面的命令行,会先从从 GitHub 上将源码下载到本地,然后再解压、编译、并安装到 /usr/bin 目录下。
现在就可以使用cpulimit命令了!
举例:

cpulimit –e httpd –l 40 #限制httpd(进程名)的cpu使用率为40%
cpulimit -l 50 -e httpd
cpulimit –e /usr/local/bin/httpd –l 40
cpulimit –p 2960 –l 55 #限制pid为2960的进程的CPU占用为55%

-e httpd, –exe=httpd,两者等同。
-l 40, –limit=40, 两者等同。
具体可以参考cpulimit -h帮助文档。

来看一个实例:

限制mysqld进程的CPU使用率在200%以内:

使用前:

这里写图片描述

使用后:
使用之后,cpu使用率被限制,因为是cpu使用率在动态变动,cpulimit不能非常及时准确的调整,偶尔会有超过200%,但是不会超过太多。
这里写图片描述

End!

非会员批量清理百度网盘重复文件方法

由于网速不稳定,在某天添加一个很大的分享时多点了几次,导致重复添加一百多个不同文件夹路径的文件。今天打开时提示我可以一键清理,本觉得百度还是挺人性化,虽然没做重复添加的校验,还是给了我清理办法。燃鹅,当我点击删除时,弹出了”不充钱,玩不了“的温馨提示,真是社会我百度。
气愤之余,打了个座,于是有了下面破解之法。

环境:

1.火狐浏览器charles抓包已配置好

步骤

1. 打开web百度网盘点击更多》垃圾清理》扫描重复文件(注意:这个功能有使用次数限制)

 

 

2.获取扫描完成页面的接口数据

页面如下:
(因为我的重复数据已经清理掉了,这里随便复制了个做示例)

接口是这个:

https://pan.baidu.com/api/garbagelist

保存数据到文件baidu.json,如下:

#baidu.json
{
  "errno": 0,
  "info": {
    "group_crashed": false,
    "next_index": 2,
    "count": 2,
    "has_more": false
  },
  "list": [
    {
      "fs_id": 0,
      "data": [
        {
          "size": "36218244",
          "category": "6",
          "fs_id": "413693152779790",
          "path": "\/BugReport(1).zip",
          "isdir": 0,
          "s3_handle": "a50c2bf7017fb91bc5044e881e8a87d1",
          "isdelete": 0,
          "server_filename": "BugReport(1).zip",
          "server_mtime": "1519452813",
          "smart_choose": 1,
          "index": 0
        },
        ......
  ],
  "request_id": 2151336299004000452
}

ps:当我满心赞扬的点击这个删除键时,百度就是我下面的回应。

3.进入正题处理数据,获取需要删除的文件路径

我们需要上面从保存的json数据中,剔除掉一个作为保留,并把重复的路径放到新的数组中,这里我直接是打印出来的。

# -*-coding:utf-8-*-
import json

def get_need_delete_paths():
    with open('baidu.json', 'r') as f:
        data = json.loads(f.read())
    a = 1
    lists = data["list"]
    need_delete_paths = []
    for list in lists:
        list_data = list["data"]
        for i in range(1, len(list_data)):
            need_delete_paths.append(list_data[i]["path"])

    for path in need_delete_paths:
        if a == 1:
            print "\n ======================= \n ["
        if a - 40 == 0:
            a = 1
            print "]\n ======================= \n ["
        a = a + 1
        print '"'+path+'",'
    print "]\n ======================= \n"

get_need_delete_paths()

我的打印内容如下:(注意,因为后面的删除接口字段不能太长,所以我这边是每40条做了个分隔。)

4.获取删除文件接口

因为百度有登陆状态的校验,这里我们可以先随意找个没用的文件删除,再直接从charles里克隆这条接口。

#删除文件接口
https://pan.baidu.com/api/filemanager

4.1获取删除文件接口

4.2克隆接口,并把需要删除的文件路径贴到字段里,(注意是个数组格式)。

结果

这是我的删除记录,几百条重复数据,几下就清理干净了。

备注

有钱的、重复数据量少的请忽略。

3D MAX 尺寸大小的運用

Ch2.尺寸大小的運用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<圖片說明>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以下是 開啟 [ 3D MAX ] 系統後的畫面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在 3D Max 系統中 , 起初都沒有設定 物件的大小範圍

所以, 我們必須自己設定 [大小尺寸]

以下是 設定的方法 :

—————–

<圖片說明>

先點選 工具列中的 [ Customize ] 後

選取[ Units Setup  ]

會開啟以下的[ Units Setup  面板

—————–

<圖片說明>

在[ Units Setup  面板 選取 需要的大小尺寸

例如: [ Centimeters ] 就是設定成 [ 公分(cm) ]

設定完後 ,還要再繼續設定 下圖中的部分

才算是正式的完成 單位的設定

—————–

<圖片說明>

例如 : 上圖中的箭頭指向的方式

 [ Centimeters ] 就是設定成 [ 公分(cm) ]

—————–

<圖片說明>

設定完後

就會看到 [ 命令面板 ] 中的框區中會出現 [單位]

表示設定單位已經完成了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THE END.

Charles 抓包

目录

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:

Charles 的简介

如何安装 Charles

将 Charles 设置成系统代理

Charles 主界面介绍

过滤网络请求

截取 iPhone 上的网络封包

截取 Https 通讯信息

模拟慢速网络

修改网络请求内容

给服务器做压力测试

修改服务器返回内容

反向代理

设置外部代理,解决与翻墙软件的冲突

总结

Charles 限时优惠

Charles 4 正版限时优惠优惠活动(限时:2016 年 8 月 8 日 – 15 日),优惠 30 元,点击领取优惠券

简介

Charles是在 Mac 下常用的网络封包截取工具,在做

移动开发时,我们为了调试与服务器端的网络通讯协议,常常需要截取网络封包来分析。

Charles 通过将自己设置成系统的网络访问代理服务器,使得所有的网络访问请求都通过它来完成,从而实现了网络封包的截取和分析。

除了在做移动开发中调试端口外,Charles 也可以用于分析第三方应用的通讯协议。配合 Charles 的 SSL 功能,Charles 还可以分析 Https 协议。

Charles 是收费软件,可以免费试用 30 天。试用期过后,未付费的用户仍然可以继续使用,但是每次使用时间不能超过 30 分钟,并且启动时将会有 10 秒种的延时。因此,该付费方案对广大用户还是相当友好的,即使你长期不付费,也能使用完整的软件功能。只是当你需要长时间进行封包调试时,会因为 Charles 强制关闭而遇到影响。

Charles 主要的功能包括:

截取 Http 和 Https 网络封包。

支持重发网络请求,方便后端调试。

支持修改网络请求参数。

支持网络请求的截获并动态修改。

支持模拟慢速网络。

Charles 4 新增的主要功能包括:

支持 Http 2。

支持 IPv6。

安装 Charles

去 Charles 的官方网站(http://www.charlesproxy.com)下载最新版的 Charles 安装包,是一个 dmg 后缀的文件。打开后将 Charles 拖到 Application 目录下即完成安装。

将 Charles 设置成系统代理

之前提到,Charles 是通过将自己设置成代理服务器来完成封包截取的,所以使用 Charles 的第一步是将其设置成系统的代理服务器。

启动 Charles 后,第一次 Charles 会请求你给它设置系统代理的权限。你可以输入登录密码授予 Charles 该权限。你也可以忽略该请求,然后在需要将 Charles 设置成系统代理时,选择菜单中的 “Proxy” -> “Mac OS X Proxy” 来将 Charles 设置成系统代理。如下所示:

之后,你就可以看到源源不断的网络请求出现在 Charles 的界面中。

需要注意的是,Chrome 和 Firefox 浏览器默认并不使用系统的代理服务器设置,而 Charles 是通过将自己设置成代理服务器来完成封包截取的,所以在默认情况下无法截取 Chrome 和 Firefox 浏览器的网络通讯内容。如果你需要截取的话,在 Chrome 中设置成使用系统的代理服务器设置即可,或者直接将代理服务器设置成127.0.0.1:8888也可达到相同效果。

Charles 主界面介绍

Charles 主要提供两种查看封包的视图,分别名为 “Structure” 和 “Sequence”。

Structure 视图将网络请求按访问的域名分类。

Sequence 视图将网络请求按访问的时间排序。

大家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在这两种视图之前来回切换。请求多了有些时候会看不过来,Charles 提供了一个简单的 Filter 功能,可以输入关键字来快速筛选出 URL 中带指定关键字的网络请求。

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网络请求,你可以查看其详细的请求内容和响应内容。如果请求内容是 POST 的表单,Charles 会自动帮你将表单进行分项显示。如果响应内容是 JSON 格式的,那么 Charles 可以自动帮你将 JSON 内容格式化,方便你查看。如果响应内容是图片,那么 Charles 可以显示出图片的预览。

过滤网络请求

通常情况下,我们需要对网络请求进行过滤,只监控向指定目录服务器上发送的请求。对于这种需求,以下几种办法:

方法一:在主界面的中部的 Filter 栏中填入需要过滤出来的关键字。例如我们的服务器的地址是:http://yuantiku.com, 那么只需要在 Filter 栏中填入 yuantiku 即可。

方法二:在 Charles 的菜单栏选择 “Proxy”->”Recording Settings”,然后选择 Include 栏,选择添加一个项目,然后填入需要监控的协议,主机地址,端口号。这样就可以只截取目标网站的封包了。如下图所示:

通常情况下,我们使用方法一做一些临时性的封包过滤,使用方法二做一些经常性的封包过滤。

方法三:在想过滤的网络请求上右击,选择 “Focus”,之后在 Filter 一栏勾选上 Focussed 一项,如下图所示:

这种方式可以临时性的,快速地过滤出一些没有通过关键字的一类网络请求。

截取 iPhone 上的网络封包

Charles 通常用来截取本地上的网络封包,但是当我们需要时,我们也可以用来截取其它设备上的网络请求。下面我就以 iPhone 为例,讲解如何进行相应操作。

Charles 上的设置

要截取 iPhone 上的网络请求,我们首先需要将 Charles 的代理功能打开。在 Charles 的菜单栏上选择 “Proxy”->”Proxy Settings”,填入代理端口 8888,并且勾上 “Enable transparent HTTP proxying” 就完成了在 Charles 上的设置。如下图所示:

iPhone 上的设置

首先我们需要获取 Charles 运行所在电脑的 IP 地址,Charles 的顶部菜单的 “Help”->”Local IP Address”,即可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看到 IP 地址,如下图所示:

在 iPhone 的 “ 设置 “->” 无线局域网 “ 中,可以看到当前连接的 wifi 名,通过点击右边的详情键,可以看到当前连接上的 wifi 的详细信息,包括 IP 地址,子网掩码等信息。在其最底部有「HTTP 代理」一项,我们将其切换成手动,然后填上 Charles 运行所在的电脑的 IP,以及端口号 8888,如下图所示:

设置好之后,我们打开 iPhone 上的任意需要网络通讯的程序,就可以看到 Charles 弹出 iPhone 请求连接的确认菜单(如下图所示),点击 “Allow” 即可完成设置。

截取 Https 通讯信息

安装证书

如果你需要截取分析 Https 协议相关的内容。那么需要安装 Charles 的 CA 证书。具体步骤如下。

首先我们需要在 Mac 电脑上安装证书。点击 Charles 的顶部菜单,选择 “Help” -> “SSL Proxying” -> “Install Charles Root Certificate”,然后输入系统的帐号密码,即可在 KeyChain 看到添加好的证书。如下图所示:

需要注意的是,即使是安装完证书之后,Charles 默认也并不截取 Https 网络通讯的信息,如果你想对截取某个网站上的所有 Https 网络请求,可以在该请求上右击,选择 SSL proxy,如下图所示:

这样,对于该 Host 的所有 SSL 请求可以被截取到了。

截取移动设备中的 Https 通讯信息

如果我们需要在 iOS 或 Android 机器上截取 Https 协议的通讯内容,还需要在手机上安装相应的证书。点击 Charles 的顶部菜单,选择 “Help” -> “SSL Proxying” -> “Install Charles Root Certificate on a Mobile Device or Remote Browser”,然后就可以看到 Charles 弹出的简单的安装教程。如下图所示:

按照我们之前说的教程,在设备上设置好 Charles 为代理后,在手机浏览器中访问地址:http://charlesproxy.com/getssl,即可打开证书安装的界面,安装完证书后,就可以截取手机上的 Https 通讯内容了。不过同样需要注意,默认情况下 Charles 并不做截取,你还需要在要截取的网络请求上右击,选择 SSL proxy 菜单项。

模拟慢速网络

在做移动开发的时候,我们常常需要模拟慢速网络或者高延迟的网络,以测试在移动网络下,应用的表现是否正常。Charles 对此需求提供了很好的支持。

在 Charles 的菜单上,选择 “Proxy”->”Throttle Setting” 项,在之后弹出的对话框中,我们可以勾选上 “Enable Throttling”,并且可以设置 Throttle Preset 的类型。如下图所示:

如果我们只想模拟指定网站的慢速网络,可以再勾选上图中的 “Only for selected hosts” 项,然后在对话框的下半部分设置中增加指定的 hosts 项即可。

修改网络请求内容

有些时候为了调试服务器的接口,我们需要反复尝试不同参数的网络请求。Charles 可以方便地提供网络请求的修改和重发功能。只需要在以往的网络请求上点击右键,选择 “Edit”,即可创建一个可编辑的网络请求。如下所示:

我们可以修改该请求的任何信息,包括 URL 地址、端口、参数等,之后点击 “Execute” 即可发送该修改后的网络请求(如下图所示)。Charles 支持我们多次修改和发送该请求,这对于我们和服务器端调试接口非常方便,如下图所示:

给服务器做压力测试

我们可以使用 Charles 的 Repeat 功能来简单地测试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,方法如下。

我们在想打压的网络请求上(POST 或 GET 请求均可)右击,然后选择 「Repeat Advanced」菜单项,如下所示:

接着我们就可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,选择打压的并发线程数以及打压次数,确定之后,即可开始打压。

悄悄说一句,一些写得很弱的投票网站,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来快速投票。当然,我也拿 Charles 的 Repeat 功能给一些诈骗的钓鱼网站喂了不少垃圾数据,上次不小心还把一个钓鱼网站的数据库打挂了,嗯,请叫我雷锋。

修改服务器返回内容

有些时候我们想让服务器返回一些指定的内容,方便我们调试一些特殊情况。例如列表页面为空的情况,数据异常的情况,部分耗时的网络请求超时的情况等。如果没有 Charles,要服务器配合构造相应的数据显得会比较麻烦。这个时候,使用 Charles 相关的功能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。

根据具体的需求,Charles 提供了 Map 功能、 Rewrite 功能以及 Breakpoints 功能,都可以达到修改服务器返回内容的目的。这三者在功能上的差异是:

Map 功能适合长期地将某一些请求重定向到另一个网络地址或本地文件。

Rewrite 功能适合对网络请求进行一些正则替换。

Breakpoints 功能适合做一些临时性的修改。

Map 功能

Charles 的 Map 功能分 Map Remote 和 Map Local 两种,顾名思义,Map Remote 是将指定的网络请求重定向到另一个网址请求地址,Map Local 是将指定的网络请求重定向到本地文件。

在 Charles 的菜单中,选择 “Tools”->”Map Remote” 或 “Map Local” 即可进入到相应功能的设置页面。

对于 Map Remote 功能,我们需要分别填写网络重定向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,对于不需要限制的条件,可以留空。下图是一个示例,我将所有ytk1.yuanku.ws(测试服务器)的请求重定向到了www.yuantiku.com(线上服务器)。

对于 Map Local 功能,我们需要填写的重定向的源地址和本地的目标文件。对于有一些复杂的网络请求结果,我们可以先使用 Charles 提供的 “Save Response…” 功能,将请求结果保存到本地(如下图所示),然后稍加修改,成为我们的目标映射文件。

下图是一个示例,我将一个指定的网络请求通过 Map Local 功能映射到了本地的一个经过修改的文件中。

Map Local 在使用的时候,有一个潜在的问题,就是其返回的 Http Response Header 与正常的请求并不一样。这个时候如果客户端校验了 Http Response Header 中的部分内容,就会使得该功能失效。解决办法是同时使用 Map Local 以下面提到的 Rewrite 功能,将相关的 Http 头 Rewrite 成我们希望的内容。

Rewrite 功能

Rewrite 功能功能适合对某一类网络请求进行一些正则替换,以达到修改结果的目的。

例如,我们的客户端有一个 API 请求是获得用户昵称,而我当前的昵称是 “tangqiaoboy”,如下所示:

我们想试着直接修改网络返回值,将 tangqiaoboy 换成成 iosboy。于是我们启用 Rewrite 功能,然后设置如下的规则:

完成设置之后,我们就可以从 Charles 中看到,之后的 API 获得的昵称被自动 Rewrite 成了 iosboy,如下图所示:

Breakpoints 功能

上面提供的 Rewrite 功能最适合做批量和长期的替换,但是很多时候,我们只是想临时修改一次网络请求结果,这个时候,使用 Rewrite 功能虽然也可以达到目的,但是过于麻烦,对于临时性的修改,我们最好使用 Breakpoints 功能。

Breakpoints 功能类似我们在 Xcode 中设置的断点一样,当指定的网络请求发生时,Charles 会截获该请求,这个时候,我们可以在 Charles 中临时修改网络请求的返回内容。

下图是我们临时修改获取用户信息的 API,将用户的昵称进行了更改,修改完成后点击 “Execute” 则可以让网络请求继续进行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使用 Breakpoints 功能将网络请求截获并修改过程中,整个网络请求的计时并不会暂停,所以长时间的暂停可能导致客户端的请求超时。

反向代理

Charles 的反向代理功能允许我们将本地的端口映射到远程的另一个端口上。例如,在下图中,我将本机的 61234 端口映射到了远程(www.yuantiku.com)的80端口上了。这样,当我访问本地的 61234 端口时,实际返回的内容会由 www.yuantiku.com 的 80 端口提供。

设置外部代理,解决与翻墙软件的冲突

Charles 的原理是把自己设置成系统的代理服务器,但是在中国,由于工作需要,我们常常需要使用 Google 搜索,所以大部分程序员都有自己的翻墙软件,而这些软件的基本原理,也是把自己设置成系统的代理服务器,来做到透明的翻墙。

为了使得两者能够和平共处,我们可以在 Charles 的External Proxy Settings中,设置翻墙的代理端口以及相关信息。同时,我们也要关闭相关翻墙软件的自动设置,使其不主动修改系统代理,避免 Charles 失效。

总结

通过 Charles 软件,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日常开发中,截取和调试网络请求内容,分析封包协议以及模拟慢速网络。用好 Charles 可以极大的方便我们对于带有网络请求的 App 的开发和调试。

愿本文帮助大家成为 Charles 的专家,祝大家玩得开心~

作者:大明天FC
链接: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e6435be77752
來源:简书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